华夏名医录《九州名医榜》闫创业(天榜)

   【通辽人物】闫创业

  闫创业,“闫氏飞针”创始人,从事针灸专业30年,曾任内蒙古通辽市社会福利院、通辽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兼任内蒙古民政康复协会理事。 1998年被卫生部医促会授予“中国特技名医”称号,2001年获得了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亲自授予的21世纪自然医学大会金质奖章, 2002年荣获通辽市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飞针”疗法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07年入选全球百名针灸专家行列。


  人们习惯于称这种魔术般的“飞针”技法为“闫氏飞针”,每年接受“飞针”疗法的人有十五六万人次,而“飞针”的创始人就是闫创业。
  1981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医学院的闫创业对传统针灸学有一种特别痴狂的热爱,他购买了大量历代针灸书籍,订阅了全国所有针灸期刊,针灸图和针灸小铜人更是如影随形,从研习传统针灸到自我改良形成独成一技的“飞针疗法”,闫创业花了近20年时间。

  谈起精心研习这门技术的初衷,闫创业说是因为针灸成本低,能解决缺医少药问题,能解决医疗费昂贵问题,他希望能用针灸悬壶济世,解绝贫民疾苦。
  在进入通辽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之后,闫创业眼见一些老年人饱受常见病如肌肉痉挛、脑血栓后遗症的痛苦,尝试用传统的针灸疗法为老年人减轻痛苦,可是可是传统针法讲究“轻轻旋捻、慢慢进针”,老人们都疼得受不了。
  闫创业回到家中,尝试在自己身上扎,结果自己也疼得受不了。于是他想,提高扎针的速度是不是能减轻痛苦同时实现疗效?他把自己的身体当作针灸试验体,尝试找到一种适宜的手法。两三年过去了,闫创业身上的部分血管都被扎坏,左手手骨也被扎坏了,留下不少疤痕。
  经过在自己身上反复实验,闫创业的针法疼痛感明显减轻,他开始尝试给一些老人扎针,效果还不错,老人们都接受了,邻居们也接受了。他的针法依然依托于传统针灸技术,只不过改变了针法,使之成为一种无痛、快速旋转、单手操作、瞬间辩证,每分钟进针80余针的新针法,“闫氏飞针”不胫而走。

  闫创业说,通过临床观察,“飞针”疗法在治疗中风后语言障碍、假性球麻痹、小便失禁、末端肢体活动障碍上有突破,对顽固性失眠症、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有独特的疗效。尤其是对儿童及恐惧针灸的患者更为适合。在中风治疗中,“飞针”治疗脱残率很高,约40%病人可恢复原来的工作, 大部分病人实现了生活自理。 
 

  二十多年来,闫创业应用“飞针”疗法治疗脑血栓后遗症、面肌痉挛、面神经瘫痪、癫痫、低血压等顽固性疾病数十种,累计治愈、好转十多万人次,效果均达到或超过了传统针灸的治疗方法。
  “飞针”疗法不仅得到院民和朋友圈子的认可,也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和学术界的认可,1998年闫创业被卫生部医学促进会授予“中国特技名医”称号,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中,进行现场“飞针”操作表演,受到世界近四十个国家医学专家和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
 

 
 

  2001年闫创业获得了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亲自授予的21世纪自然医学大会金质奖章,他撰写的有关“飞针”疗法的论文分别刊登在《上海针灸杂志》、《中华名医论坛杂志》、《中国特色医者杂志》及多部学术论文汇编中。2003年他的“飞针”疗法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04年在新加坡举行的自然医学国际会议上获特殊贡献奖,2007年闫创业入选全球百名针灸专家行列。

 
  “闫式飞针”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 闫创业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1998年前后,国内外多所知名医院邀请他加入,新加坡一家医院甚至在当时开出折合人民币40万年薪的待遇来邀请他。“不能说没有被触动过,但是想到这些老人期盼和信任的眼神,我舍不得。”闫创业选择了放弃,他留下来继续为老人服务。

  为了普及“飞针”疗法,闫创业先后培养了五十多名学员,有十几个国家的医生掌握了飞针操作技术,“飞针”疗法在国内外的一些医疗单位得到应用,并取得满意的效果。他说, 希望能培训更多的人学习“飞针”疗法,把普及“飞针”疗法作为自己的责任,把传统的东西加以创新 ,把中国的精萃瑰宝奉献给全人类去应用。

九州名医榜

九州名医榜
  • 天榜
  • 地榜
  • 人榜

华夏名医录

更多 >
华夏名医录